栏目分类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09:07 点击次数:203
“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”——《己亥杂诗》。
虽说中国人最重的就是落叶归根,但在朝鲜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,有无数的英魂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。
有一位父亲,苦苦寻找自己在对越反击战中牺牲的儿子,一直找了38年,直到86岁时才如愿为他扫上墓。
保家卫国无怨无悔
上世纪七十年代,在苏联的支持之下,装备着苏式和美式武器的越南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。
1978年,越南背靠苏联入侵柬埔寨,柬埔寨在强权之下毫无还手之力,迅速被占领。
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对我国边境的国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,中央军委迅速展开会议,并于1978年12月8日下达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决定和命令。
这个命令,浇灭了越南的嚣张气焰,也改变了一个平凡老人与他儿子的一生。
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蒲仕平,出生在四川阆中,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农民,父亲蒲运海虽然没有文化,却踏实肯干。
但在蒲仕平三岁时,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,蒲运海一个人当爹也当妈,含辛茹苦将蒲仕平养大。
蒲仕平从小就很懂事,从来没有忤逆过爸爸,但是二十岁那年,却瞒着蒲运海干了一件大事。
怀有报国之心的蒲仕平偷偷去县城报名了征兵,一直到入伍通知书下来,蒲运海才知晓这件事,事已成定局,他也没有办法去阻止。
就这样,蒲仕平成为了成都军区直属工兵团的一名普通士兵。
在农村长大的蒲仕平能吃苦,部队的训练总是尽十分的力气,觉得自己做得不到位,还会偷偷加训,不管是战士还是上级都非常喜欢他。
蒲仕平后来被组织分配到了112师,担任着侦察连连长的职务。
蒲运海看到儿子有了出息,深觉心中松了一口气。
因为蒲仕平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,他一直都担心蒲仕平以后过得或许不如那些家庭完整的孩子那样好,也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农民,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太多的条件。
但蒲仕平却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,虽然在军队中不能时时刻刻陪在蒲运海身边,不能尽孝,但他每个月都会给父亲寄去一封家书,除了家书之外,还有蒲仕平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粮票。
每每看到儿子的来信,蒲运海都觉得心中很是温暖。
然而好景不长,对越自卫反击战很快打响,蒲仕平作为侦察连连长,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,蒲仕平没有将太多的任务细节向老父亲透露,只说自己要去云南执行一次任务。
蒲运海虽在乡村,却也听说了越南与中国的这场战役,他心知儿子恐怕是要上前线,为了不让他分心,蒲运海没有对蒲仕平多说什么,只是让他照顾好自己。
蒲运海那时心中还怀着一丝侥幸,觉得这么多人上战场,自己儿子肯定能够安全回来。
他没有想到,最后回到他手中的,只有一纸日期写着1983年的革命烈士证明书。
寻子之墓历经三十八年
蒲仕平牺牲在沙巴县那场战役,1979年2月25到3月5日这近十天内,解放军陆军第149师奉命进入越北山区,和越军316A师正面交战,这场战役,可以说是中越王牌师之间的对决。
侦察连作为军队中真正的先头部队,肩负着渗透至敌占区域,侦察战役发起前敌军动态等责任,蒲仕平作为侦察连的连长,理应身先士卒。
在一天夜里,蒲仕平带着几个战士披着夜路先行,前往敌占区打探消息,一路上都相对顺利,只是在撤退的时候突然被敌人察觉。
作为连长的蒲仕平完全没有慌乱,叫着:“快走!你们快走!”
不停让自己冷静下来,组织战士们有序撤离,而他则留着殿后。
将士们大喊一声:“连长!”想留下来帮他,可蒲仕平却让他们赶快把消息带回去,头也不要回,往前跑。
敌人凶残无比,杀害蒲仕平之后立即对他的尸体进行了焚烧,随后赶来的大部队仍没有将他完整的尸首救下。
就这样24岁的蒲仕平光荣地牺牲在了战场上,未能和父亲兑现自己休假回家看望他的诺言。
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,得到这个消息的蒲运海眼含着热泪,背着行囊踏上了见蒲仕平最后一面的路。
然而当他来到蒲仕平的部队时,却没有人知道蒲仕平究竟被葬在了何处。
在那个年代里,许多参军的年轻将士们文化水平都不高,再加上战争时的混乱情况,想要完全弄清楚死在战场上的战友叫什么名字是非常困难的。
蒲仕平牺牲之后,战争还没有结束,将士们只好趁着短暂休息时间翻阅部队的名录,在急行军中草草将他的名字抄下来,以作为烈士的凭证。
七十年代时期,流行书写简体字,蒲仕平入伍时,写的也是简体字。
可谁知道,这竟然成为了最致命的关键的差错,导致最后发到蒲运海手中的烈士证上,写的不是“蒲仕平”而是“卞仕平”。
但是蒲运海却不懂得,一直在用孩子的本名去寻找他的墓地。
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的遗体掩埋分为两种情况:
在战况紧急时,会将残缺的尸体就地掩埋,等到战斗过后再火化遗骸,带上能够确认身份的随身物品若亲属有要求,则魂归故里,若没有亲人认领或者无法辨认,则会葬在烈士陵园。
蒲仕平就属于第二种,在他牺牲后,蒲运海并非第一时间得到消息,他的遗骸便随着其他烈士一起进入了陵园。
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,导致蒲运海苦寻了三十八年之久。
蒲运海多年坚持寻找已故儿子之墓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,四川和云南两个省的好心人都四处帮蒲运海打听。
安葬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的共有二十四个陵园,其中以云南和广西居多。
2016年,蒲运海的侄子蒲仕川回到老家,来看望他的伯伯蒲运海。
蒲仕川见到蒲运海之后,先是做了简单的问候,随后开口:“你不要太激动,蒲仕平,我们已经通过爱心人士找到了他。”
蒲运海看起来很平静,他沉默了许久,一句话也没有说,他知道,这次自己是真的找到儿子了。
2017年清明这一天,蒲运海在家人的陪同下,从四川坐着车行驶了两天,跨越一千五百多公里来到了云南屏边大龙树烈士陵园,这座烈士陵园里,安葬着156名烈士,其中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便有95名。
在四川阆中市和云南屏边县的领导的陪伴下,已经两鬓斑白的蒲运海手中紧紧拿着花束,一步一个台阶走进了烈士陵园的大门。
八十六岁的蒲运海来到了儿子的墓碑前,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,“我来看你了,三十多年才把你找到......三十多年才把你找到........”
他伸出手颤颤巍巍地,拿着白纸一遍又一遍擦拭着儿子的墓碑,仔细地扫去尘土,嘴里始终念叨着这句话,一句“三十多年”包含了多少他日夜苦寻孩子的艰辛,包含了多少天人永隔的痛心。
蒲运海在墓前痛哭良久,他放下了手中的花束后,一直拿额头紧紧贴着墓碑,仿佛是再次触碰到了三十多年未见的儿子蒲仕平。
身边的人看到这样的一位老人,无不垂泪,但他们不敢多打扰,只是静静站着,用眼睛记录下了这见者伤心的一幕。
“儿啊,我的儿啊......仕平”蒲运海一遍又一遍叫着蒲仕平的名字,“小时候爸爸把你抱在怀里。”
“是爸爸的错,是爸爸的错,三十多年才把你找到.....”这几十年压抑在胸膛中的悲伤似乎都完全迸发来出来。
蒲运海说过,在寻找蒲仕平墓碑的这几十年中,有无数人曾经劝他放弃,说蒲仕平或许已经埋葬在了战场上。
但是蒲运海不相信,他坚信着我们党,我们军队,一定会把每一个为国战死沙场的将士都带回祖国,他们不能死在异国他乡。
就这样,蒲仕平牺牲时已经四十八岁的蒲运海,心中始终憋着一股气,一股必须找到蒲仕平的气。
任凭有多少人泼他冷水,他都不在意,他说,只要自己活着一天,就不可能放弃对蒲仕平之墓的寻找。
身边的人说,蒲运海砸锅卖铁也要去找他的儿子,如今已经找到了蒲仕平安葬之处,蒲运海的心愿似也了了。
他脸贴着墓碑哭了很久,突然直起身来,想要拿头撞墓碑,身边的人一惊,连忙上来扶住他。
没有人知道蒲运海对蒲仕平究竟怀有多大的愧疚,蒲运海曾经对来采访的记者说:“我想要告诉他,父亲虽然来迟了,但父亲记得他,没有忘记他。”
看到这一幕,没有人不动容,蒲运海是真的随蒲仕平一起去了,但他还有其他亲人,他们搀扶着蒲运海,不停地安抚着他。
有人对他说,您给蒲仕平带来的东西还没有拿出来。
听到这句话,蒲运海终于平静了不少,他将脸上的眼泪擦干,佝偻着腰拿起刚刚放在墓碑旁边的白色塑料袋。
塑料袋里装的是土,是四川南充的土,是从家乡给蒲仕平带来的。
身边的人帮他把袋子打开,蒲运海一把接一把地从袋子里拿出泥土,撒在蒲仕平墓碑的花坛里。
在他心里,这也算是落叶归根了,蒲运海边撒边流着眼泪,对着墓碑说,儿啊,爸来看你了。
蒲运海曾经说过,三十多年来,没有哪天晚上不想着儿子。
“每时每刻,我都是把我儿子想在心上的。”
三十多年前,蒲运海知道了蒲仕平的死讯之后,当天晚上就感染了痢疾,一直发作一两个月,人都被折磨得脱了形。
蒲运海和家人对蒲仕平如此思念和不舍,都是因为他是一个太好的人。
蒲仕平两岁,蒲运海就拉扯着他和哥哥蒲仕金两个人生活,六七岁时,蒲仕平就开始帮着父亲和哥哥干农活,锄地、挖草,没有不能做的。
蒲仕金回忆,弟弟读书回来之后,就会给我们做饭,早上和晚上都是蒲仕平做饭。
蒲仕川也说,小时候和蒲仕平一起玩耍,小伙伴们总是劝他多玩一会儿。
但年纪虽小的蒲仕平却很懂事,他对他们说,不行,我要回去,家里只有爸爸和哥哥,有很多事情要做,我要回去帮忙。
蒲运海多年以来对蒲仕平怀有愧疚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,因为蒲仕平去参军,除了他自己得到报国之心之外,更重要的,是为了帮助这个三口之家,渡过难关。
蒲运海家中贫困,还养了两个儿子,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蒲仕金回忆说,当时家中一顿只能勉强拿出两把米来吃,都是菜为主,粮食为辅。
为了减少这个家的困难,蒲仕平选择了参军,他虽笑着让父亲别担心,但蒲运海心中还是如滴血一般难过。
多年以来,午夜梦回时他都责怪自己,为什么当时没有拼尽全力拦住儿子,又责怪自己,为什么这么没有本事,让孩子过得那样苦。
那天的蒲运海在蒲仕平的墓前整整呆了一个下午,将这三十多年的心里话,全都对儿子说了出来。
烈士英灵不朽
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,经历了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朝鲜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。
那些奔赴沙场保家卫国的,都是像蒲仕平这样年轻的热血青年,他们舍了小家,为了大家,用血肉之躯,为我们筑起了安全的长城。
蒲仕平不仅被他的家人永远铭记,我们也更应该记住烈士的功劳。
为什么每逢清明节中小学都会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,我们要纪念的,不仅仅是那些无名烈士,不仅是那些无名英雄。
这更是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,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烈士的付出,像蒲仕平这样,数十年未被家人寻找到的烈士还有很多,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,都该对这个群体有更多的关注。
发布于:天津市